目前分類:未分類文章 (11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    本書為介紹問題引導學習BPL的一本教師手冊。問題引導學習PBL(Problem-Based Learing)目的是讓教師以貼近生活情境的問題,協助學生主動參與學習,鼓勵學生進行小組討論,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、批判思考和問題解決能力。該書內容以中小學教學為例共有十二章,包含介紹PBL的起源、與教育/學校改革的關係、現況、陳述教師在PBL的角色、討論如何以現有課程為基礎,建立問題引導學習的環境、介紹問題引導學習的歷程、並以PBL歷程為架構,分別以各學科舉例、及如何評鑑班級問題引導學習等。

    PBL源自進步主義運動,Dewey的信念對其影響尤深。Dewey認為,學校要提供引發思考的教材,尤其要與日常生活情境有所相關。因此,學習的方式是要給學生一些事情去做,而非給他們事情去學,在做的過程中學生自然會進行思考,這樣的學習方式自然而然的會有好的成果。Dewey所提倡實用主義的教育核心思想,強調開放性探究、以活動為基礎、以問題為學習起點、使學校的學習與生活經驗產生關聯等,都對PBL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。

jessielee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   看完這部片最深的感想是-學習是弱勢孩子翻轉未來的財富。一位好的老師如片中的克拉克老師,不是孩子生命中的過客,而是影響一生的貴人。面對桀傲不馴的叛逆學生,卻不被他們的頂撞、挑釁所擊敗,除了要有高的EQ外,最重要的是一顆愛人的心,愛是最短路徑,唯有愛有效能。

        片中可以看到克拉克老師用了很多班級經營的技巧,如訂定班規、家訪、與學生建立關係、補救教學、舉辦班級活動、獎勵制度等,這些都值得作為老師的參考。但我認為方法不是成功的關鍵,重點是老師的人格特質,以及給學生的關愛,唯有學生對老師產生信任,才能彼此有心靈上的交契,能夠願意向老師學習。克拉克老師深入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、學習困難,而調整課程因材施教,活化教學。他不為學生設限,在他的眼裡成績不重要,但他卻有十足的把握,相信他的學生都能在他的教導下,擁有好的成績。他看重的是學生的自我價值,是否擁有偉大的夢想,他讓一群被人輕看也自我放棄的學生,找回了信心與挑戰的勇氣,並讓他們擁有成功的經驗。

jessielee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    學生的多元智能發展除了個別差異,也易受環境影響,隨著課程設計、情境、教師的教學風格而有不同表現。所以,教師在觀察學生多元智能時要考慮智能情境化,善用觀察力以開放的眼光看帶學生。此外,教師不要將學生貼上某項多元智能的標籤,因為我們僅能觀察到學生部份的多元智能表現。

        多元智能並非要幫學生貼標籤,或將學生強制分類到某一智能類型,而是以多元的教學和評量方式,提供學生展現多元智能的學習環境,藉此讓學生瞭解自己最擅長的是哪一方面,進而學習發揮所長。從目前實際的教學現場來看,在有限的上課時數當中,能瞭解學生的面向也相當有限,而且學生的多元智能不會在同一時期完全展現。所以,教師需有這樣的眼光,安排適當的課程,與多元評量的方式,讓學生能適性發展。

jessielee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 學習風格的分類根據不同的學者,提出不同的分類方法。以Herrmann的大腦優勢理論,從兩個向度來區分大腦主要作用部位,一是左腦或右腦思考,另一則是大腦或邊緣思考,共分為四類:A型為分析-邏輯-量化型;B型為程序-組織-細節型;C型為人際-敏感-動覺型;D型為想像-創新-全面性型。以前學生時代很少質疑老師的教法,總覺得公認的名師應該就是最好的老師,若自己無法有好的學業成就,通常歸咎於自身能力的不足。但其實學生的學習風格與教師的教學風格是否適切,也是會造成學業成就的差異。

    記得我國中的數學老師,每節數學課至少要抄兩個滿滿的黑板,從左上角一直抄到右下角。獨立思考的時間極少,大部分都是老師解題,要學生抄起來,使得我很依賴老師的解題步驟,而在往後的數學學習上缺乏嘗試錯誤的勇氣。後來準備教甄考試的緣故,重拾數學課本,遇見符合我學習風格的數學老師,我才像開竅一般忽然有融會貫通的領悟。

jessielee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關於大腦保養的方法

jessielee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Mar 17 Thu 2016 21:00
  • 爭豔

 


jessielee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   老師在與學生相處或教學時,常會遇到的倫理方面的議題,關懷與控制之間該如何拿捏?本人認為教師與學生亦師亦友的均衡關係,能讓教室管理達到較佳的效果。本人曾接任一個國小六年級的後母班導師,當我向前任導師取經師時,那位男老師說了一句:「恩威並施。」我一直反覆咀嚼這句話,事實證明這樣的經驗傳承讓我受用無窮。小六的學生並不好管理,加上我是菜鳥老師很容易被欺負,如同空降部隊的我,戰戰兢兢的經營一個活力充沛的畢業班,運用的策略是擺盪在關懷與控制的兩端。

       諾丁斯的關懷倫理學,強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人本精神的關懷是必須的,但如何適當的運用獎懲制度,達到控制的效果更是一門藝術。教師可以跟學生當朋友,稱兄道弟打成一片,但又必須讓他們清楚知道誰是班上的老大(導師),能服從指令不扯老師後腿。個人的心得是,當有人犯錯時為避免破窗效應,一定要在學生面前公表態,曉以大義,讓學生知道是非對錯,以及老師的感受和事件本身對他們的影響,絕不模稜兩可,讓學生有機會遊走在灰色地帶。除了公眾一面要顯示教師權威,私下一面還要扮演關懷同理的角色。例如:班上有學生作業未交,上課態度散漫,除了公開施予適當的懲罰,還須私下會找學生個別晤談,了解行為背後的原因,是否有其他的困難和問題需要幫忙排除。學生會明白老師的用心良苦,因為帶著愛的管教會讓人心服口服,也能維持師生間的信任關係。

jessielee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   這次上課談到「為了誰的教育?」心有戚戚焉。教改一直強調以學生為主體,一昧的學習西方體制,卻忽略其本質與精神,加上文化和價值觀的差異,是無法以同一處方籤,去改善不同的病症。只是從教育體制上著手,如升學管道、多元評量、教育年限等作法上做變革,並不足以扭轉台灣長年以升學主義掛帥的社會現象。為何教改推得如火如荼,打著降低學生升學壓力的旗號,標榜公平、多元、機會均等,卻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把孩子送入私校?學生的課業壓力真的減輕了嗎?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方式真的提升學習成效嗎?

        就本人在都會區小學教育現場所觀察到的普遍現象做分享,教育部推動校園裡禁用參考書、減少學生的紙筆測驗、不要公布學生成績排名等減壓策略,學校在推行時家長卻不完全買單。抱怨老師補充教材太少、考試作業練習不夠、依舊熱衷名次比較,如果學校無法滿足家長期待,就是送孩子到安親班、補習班加強訓練。即便老師大聲疾呼要讓孩子快樂學習,成績不是最重要的,家長卻極力想讓自己的孩子在各面上贏在起跑點。秉持輸人不輸陣的精神,從學校課業比到校外才藝,家長聚在一起就是談哪家補習班較好,哪個名師比較厲害。從高年級開始家長就處心積慮為孩子鋪路,成績優異的學生幾乎以都是考上某某國中私校為目標,才不吃降低學習壓力這一套。更有家長說難道以後出社會就不會有壓力嗎?現在都無法適應升學壓力,以後有何競爭力?現在不努力,以後日子更辛苦。

jessielee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   Noddings(1984)認為:唯有同時將自己同時當做關懷者和被關懷者時,才是完整的自我形象。但何謂關懷?除了有東西方文化差異外,每個人的生長背景、家庭環境,以及不同世代的變遷,造就出關懷者不同的關懷態度和方式。我個人認為真正的關懷並非從關懷者角度出發,把我這樣做是為你好掛在嘴上,將我所認為的好強加在被關懷者身上,有時過度的關心和干預反而造成反效果。

        所謂的關懷應該是以被關懷者的角度出發,能抱持同理心,給予適當的支持與協助,尊重對方並視對方為一個獨立的個體,擁有絕對的自主權,關懷的態度非上對下,而是平行的對等關係,才能讓被關懷者接納。以下就文本中提到培育關懷倫理的三個主要方法:對話(dialogue)、實踐(practice)、肯定(confirmation),三個面向加以分享。

jessielee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   這次的演講談到溝通的實務技巧,校長分享要第一時間積極處理。(案例一)校園裡發生男學生(甲)因攀爬手球門架,使得球門傾倒壓傷女同學(乙)。因理賠金額談不攏鬧到校長室,但因校長能聽出乙方家長的需求,雖然提出六千元的賠償金,目的卻只是要對方記取教訓,最後會把金額捐給學校。甲生因單親又隔代教養,屬於低收入戶,只能勉強付出兩千元。校長居中協調請學校的家長會支援,跟甲生的阿嬤談妥,多的四千元學校以甲生的名義付給乙生,最後錢仍回到了學校。若是當時沒有積極處理,問題就會擴大,恐怕會傳出學校公共安全有疑慮的問題,責任歸屬會更加複雜。本人覺得積極、誠懇的溝通態度,加上適當的道歉和彌補動作,會將問題和傷害降到最低。若是雙方無法達到有效的溝通,就該尋求行政的支援或第三者的介入,會較容易釐清問題並達到共識,不致於情緒失控而模糊問題焦點。

      ( 案例三)關於老師在聯絡簿上留言,關心遲遲未繳費的家長,若有經濟上的問題,可藉由學校管道申請相關補助。教師一片好意卻惹怒了家長,甚至到學校與老師發生口角。若是我遇到遲遲未繳費的家長,除了在聯絡簿上提醒繳費期限,還會打電話關心家裡狀況,藉由雙向的溝通,能夠釐清問題,家長較不會過分解讀老師的動機。導師也比較能夠掌握家長的問題,對症下藥。若真的不小心讓家長誤解,以致於到學校找老師溝通,我會請行政人員支援陪同一起面談,用誠意化解彼此的誤會,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。

jessielee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   教師的形象,會影響學生在班級上的反應,同一個班級,在不同老師的課堂上會有截然不同的表現。記得有次我擔任某中年級的美術代課老師時,該班導師很不放心的隨班級隊伍來到科任教室,提醒我學生可能會失控的情形,必要時她會出面協調。

        兩節課下來並沒有發生導師所說的狀況,反而明顯感受到學生態度的轉變,因為我不斷的釋放出訊息:「即使我只擔任兩節美術課的代課老師,但上課該有的態度、秩序、學習進度,一點都不會馬虎。」除了掌握教學流程外,還適時的給予獎勵,學生從觀望到投入,最後每一個都乖乖的拿起畫筆,認真創作。或許是該班學生曾挑釁過代課老師,導師才會如此謹慎,但在教室內的師生關係其實是可以主動營造的,一個老師會被學生如何對待,除了班級本身的特質外,老師自己也要付很大的責任。

jessielee20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